近段时间以来,立顿红茶被曝农药残留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以“立顿红茶 农药”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两百多万条数据的结果足以看出此事的热度。立顿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被抛上了风口浪尖,并不仅仅是因为其送检的“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共含有高达17种农药的残留,更重要的是,这有事一个“双重标准”的老问题:立顿所含的一些农药,不符合欧盟标准,但符合我国标准。因此,大家推测立顿在中国和在欧盟地区执行两套标准,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此事让我想起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某些媒体批判民众尤其是“深圳人赴港打酱油”事件,相对于媒体只看到“深港物价倒挂”的因素,在笔者身边的众多朋友中,选择到香港买食品及日用品,物价仅是其中一个不太重要的因素,毕竟加上来回的路费、所花费的时间,去香港购物并不一定划算,大家最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香港对产品质量的监管相对要比国内严格很多。从日渐增多的各种双重标准事件来看,大家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确实,这几年来,发生在外资品牌身上的“双重标准”事件并不是一件两件,最近的要算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的“含氯门”事件,尽管已经被查实并遭到停产,该公司仍然对已流入市场的可乐饮料不提出召回或者退货。远一些的还有强生婴儿洗发水含有毒物质事件、雀巢婴儿米粉含有毒物质砷事件、Gucci维修服务双重标准事件、强生22次召回都与中国市场无关事件、丰田车在中美执行两个召回标准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企业无一例外地坚称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是符合中国标准的,经过两个标准的对比发现,我国的标准比欧盟的标准宽泛了几十倍,中国标准已经成为全球标准的“洼地”,中国也就成了“逐利”的企业赚取高额利润的宝地。更为可悲的是,执行双重标准的并不仅仅是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实际上也在执行着双重标准,据相关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却仅有90%,国内外的标准不一间接造成了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的局面。这种局面不仅存在于食品行业,工业行业也同样存在,高标准的产品出口海外,而原来一些低标准的产品由于各种原因依然在国内销售。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我们的标准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笔者只想探讨三个观点。
首先,就企业而言,尤其是国内企业,国内外双重标准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采用更新更高的标准,才能彻底摆脱低端品牌的形象,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高标准等于产品功能的高端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就以变频器行业为例,我们现在很多产品,并不是功能比别人差多少,而是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跟别人相去甚远,这才是很多有钱的企业选择外资品牌的最大原因。
其次,就政府而言,一方面要持续研究发达国家技术性标准体系的组成和运作机制,收集跟踪国外的技术标准,加快技术法规、标准和措施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还要严厉监管、严格处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光有高标准体系,没有严厉的监管,严格的处理,标准体系也只是躺着睡大觉的摆设而已。而在目前国内的现有法律依据和标准下,公权力所能做的仅仅止于“责令”,以罚代管而已。
第三,就媒体而言,我们不能仅仅谴责企业的双重标准,毕竟资本的本性便是逐利,只要不触犯法律的底线,对于企业而言,任何道德大棒和公众呼吁都只是隔靴搔痒,只有通过媒体的监督力量,促使大家承认现行的“低标准”,并监督政府提高标准,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否则昨天有可口可乐,今天有立顿,明天后天还会继续有其他的企业将错误坚持到底。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