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置
1.1 H6-T三轴车床版
1.2 B2伺服1KW*1、1.5KW*1、2.0KW*1
2 工艺介绍
磨床最大特点就是使用成型砂轮靠近工件,就能完成产品加工,因而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对砂轮的修正。工艺介绍如图1所示。
其中,蓝色部份为砂轮需要修整出来的形状,最高点到最低点为4μ的圆弧。此外,新砂轮需要有单独的修整动作,而旧砂轮修整时需要自动将修整量自动补偿进去。当砂轮小于制定直径时需要有报警机制。不仅如此,修整需要进行独立画面设置,以改变圆弧凸度的形状。
图1 工艺介绍图
2.1 工艺实现
将砂轮放大看的话是一个对数曲线,不是标准圆弧的一部份,所以不能直接用G02或者G03指令实现。如图2所示。
因而要转成图3所示图形,将砂轮长度部份分成30等份,等份之间用直线进行连接,然后使用者只要设定没一段的高度,即可以得到不用形状的曲线,这部份参数需要做成画面。
图3 工艺实现图
2.2 变量规划
宏变量 |
功能(单位) |
设定值 |
#500 |
新砂轮直径(mm) |
|
#501 |
砂轮现在直径(mm) |
|
#502 |
砂轮最小直径(mm)砂轮报废尺寸 |
|
#503 |
砂轮线速度(mm/s) |
|
#504 |
新砂轮修整量(mm) |
|
#505 |
砂轮每次修整的修整量(mm) |
|
#506 |
两次修整间加工工件数 |
|
#507 |
修砂轮的修整次数 |
|
#508 |
修整跳进量 |
|
#509 |
修整速度(mm/min) |
|
#510 |
新砂轮X轴起始加工位(mm) |
|
#511 |
X轴起始加工位(mm) |
|
#512 |
Z轴起始修整位(mm) |
|
|
|
|
#514 |
快进量(mm) |
|
#515 |
快趋量(mm) |
|
#516 |
粗磨余量1(mm) |
|
#517 |
粗磨余量2(mm) |
|
#518 |
精磨余量(mm) |
|
#519 |
光磨余量(mm) |
|
#520 |
快趋速度(mm/min) |
|
#521 |
粗磨1速度(mm/min) |
|
#522 |
粗磨2速度(mm/min) |
|
#523 |
精磨速度(mm/min) |
|
#524 |
光磨速度(mm/min) |
|
|
|
|
|
|
|
#527 |
粗磨到位延时时间(sec.) |
|
#528 |
光延时间(sec.) |
|
#529 |
Z轴原位(mm) |
|
#530 |
Z轴到位(mm) |
|
#531 |
Z轴中位(mm) |
|
#532 |
Z轴修整宽度 |
|
#533 |
X轴修整凸度量 |
|
#535 |
尺寸补偿量 |
|
#533 |
|
|
#540 |
0:仪表磨 1:定程磨 |
|
#541 |
0:正常磨 1:反修 |
|
#601 |
Z轴进给总量的1/30,Y轴的高度 |
|
#602 |
Z轴进给总量的2/30,Y轴的高度 |
|
#603 |
Z轴进给总量的3/30,Y轴的高度 |
|
#604 |
Z轴进给总量的4/30,Y轴的高度 |
|
#605 |
Z轴进给总量的5/30,Y轴的高度 |
|
#606 |
Z轴进给总量的6/30, Y轴的高度 |
|
#607 |
Z轴进给总量的7/30, Y轴的高度 |
|
#608 |
Z轴进给总量的8/30, Y轴的高度 |
|
#609 |
Z轴进给总量的9/30, Y轴的高度 |
|
#610 |
Z轴进给总量的10/30, Y轴的高度 |
|
#611 |
Z轴进给总量的11/30, Y轴的高度 |
|
#612 |
Z轴进给总量的12/30, Y轴的高度 |
|
#613 |
Z轴进给总量的13/30, Y轴的高度 |
|
#614 |
Z轴进给总量的14/30, Y轴的高度 |
|
#615 |
Z轴进给总量的15/30, Y轴的高度 |
|
图4 宏变量定义图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