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并有望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GDP计算)。但是,也有迹象表明这种发展势头将遇到阻力: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劳动力的减少,都将成为多个领域的发展瓶颈,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其它如通胀和不断增加的出口与运输成本等因素,也会带来重要影响。许多行业,如纺织业的业务已表现出明显的下滑。现在,中国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开始萎缩。针对这些情况,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开展了题为“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或将结束”的研究,并于近日发布研究结果。
“那些已经将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企业的外国企业需要重新考量他们的生产计划了,”罗兰贝格执行总监托马斯·温特(Thomas Wendt)说道,“现在,由于成本上涨,中国正在丧失其竞争优势,而许多在华企业具有的价值主张也因此消失。”
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增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2025年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到时将达到76亿欧元——是德国与印度GDP总量的两倍,”温特说道。同时,中国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次研究指出中国将面临由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带来的挑战。2030年时,中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的老人。“中国将面对一个人口大问题,”罗兰贝格布兰登·波义耳(Brandon Boyle)警告道,“退休人数稳步增长,而劳动力到2030年时却会减少10%,这意味着劳动力总体将减少1亿。”
此外,政府不断改善内陆地区的生活条件,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速度也因此减缓。由此引起的劳动力短缺无疑又对工资带来了压力。波义耳解释道:“中国的工资水平从1999年到现在已经增长了258%,推动该增长的其它因素还包括工人罢工等。”
一些行业已到达发展转折点
虽然工资上涨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但通胀以及汇率压力进一步加速了竞争力降低的过程。此外,还有不断增长的出口与运输成本。2006年起,中国的出口成本相比其他国家经历了大幅上涨——中国增幅为49%,而且世界平均水平为13%。运输成本也在不断增长,反映出不断增长的石油价格和全球能源消耗量。罗兰贝格专家也因此预测中国制造成本在2010到2015年间将上升75%。
“中国政府继续重点发展经济,这甚至也是对传统低成本模式的一个挑战。我们观察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渐摆脱对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行业的依赖。”温特说道,“如纺织业这样的重要产业已经到达其发展转折点,市场份额将出现下滑。”许多企业也因此转向邻近国家,如越南,因为他们的劳动力更加年轻,也拥有更多的贸易优惠关系和更低的生产成本。温特继续说道:“在中国仍有发展机会,但只局限于半导体、电路板和汽车等行业。”
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其在华制造布局
虽然这种低成本优势即将失去,但企业在中国仍有很多机会来节省成本。比如,中国一直提供税收和购地优惠政策来促进中西部和高科技、绿色科技项目的发展。波义耳总结道:“在一些省份建立工业园区和提供优惠政策已经取得成效,吸引到重要的投资者。国际高科技公司最近也公布其投资计划,将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与高科技制造工厂投资超过30亿的美元。”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