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独家原创 >> 本土企业的人才困局

本土企业的人才困局

已有100792次阅读2013-08-09标签:技术人员 变频器

  很多业内媒体圈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受邀参加某些厂商举办的研讨会等活动,在随后撰写的新闻报道中,主办方会再三叮嘱:不要将活动中公司的某某技术人员照片公开,也不要在报道中公开他的名字。在变频器厂商聚集的华东和华南地区,笔者也曾遇到过此类情况。他们都是本土厂商,不过在这些厂商的名单中,既包括了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弱小的私营企业却也不乏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后来,和同行资深媒体朋友私下讨论此事时,她们说这样的案例基本不足为奇,有些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完全就是"隐世高手",只有公司高层领导甚至可能只有老板自己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对公司基层以及外界公开的人只是该"隐世高手"的形象代言人而已。


  或许,对不同的厂商,这样的做法是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角度,例如技术人员向来比较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但还是无法掩饰变频器行业的一个共性问题,缺乏真正有实力的高端技术人才是本土变频器厂商的软肋。所以,尽管国内变频器企业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真正核心的技术却始终没有跟上国际一流水平的步伐,只能眼睁睁看着巨大的市场份额都被外资厂商收入囊中。


  大多数本土厂商对于变频器产品的模仿也许早已驾轻就熟,但是谈到人才的培养却是束手无策,这背后也有诸多无奈之处,毕竟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本身是密不可分,学校在教育和培训人才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可惜,较为遗憾的是由于教育体系偏重理论,众多工科生的应用实践不足,企业很难从大学中直接就获得合格的人才。对于急需人才的本土变频器行业而言,发展受阻和竞争力缺乏就在所难免,高等教育发展低水平和行业发展低层次的发展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只有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带来产业持久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无能为力改变高校的教育模式,但是通过借助与高校之间的各种合作方式,不仅能为企业自身积累相当多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缩短高校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选择与高校合作也早已成为了知名厂商在中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西门子、罗克韦尔自动化、三菱电机、欧姆龙等世界一流的企业进驻中国市场多年来,借由与高校的各种合作方式,受益颇多: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与高校共同研发先进可靠的产品以及储备强大的人才。更意义深远的是,产学研的合作方式可以说是授之于鱼又授之于渔,培养出了不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提升。在此方面,华人知名品牌台达是特别值得本土厂商学习和借鉴的校企合作典范、它并没有像其它知名厂商一样有距离感,自进入大陆市场以来,通过努力深耕校企合作,留下不少佳绩。近几年来,汇川技术、欧瑞传动等本土变频器企业厂商也开始在校企合作中撒播种子,尽管种子发芽、长成为参天大树的过程是漫长,但我们看到了本土变频器厂商未来发展的绿色希望。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程美玮曾经讲过:中国的人才,看上去就像是外观上未经打磨的"石头",但实际上石头的中间是闪闪发光的"钻石",我们需要用正确的工具,将外面的石头打掉,然后精心打磨,将其雕琢成"钻石"。从比喻极为贴切形象,我们可以知道人才培养过程的艰辛,而留住人才却更是难上加难。拥有了一流的技术还必须匹配一流的经营理念,企业才能够长久。回想起曾经被行业内称之为 "黄埔军校"的某企业,因经营理念不善,从中走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先后创立了小有成就的企业,而该企业自身却随着核心技术人员的四分五裂,从前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可以说是企业留出人才的一种策略,采用这种方式留住一两个人是没有问题,但是这背后付出的高昂财力代价却非企业生存的长久之计。留不住人才是中国所有行业的一个通病,这和整体的社会环境也是息息相关。想要留住优秀的人才,待遇与福利其实只占了部分因素,企业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大。汇川技术是一个创业团队稳定的企业,当年他们的销售人员去外地出差,为了替公司节省成本,晚上就睡在客户的办公室。正是因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让这批人愿意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而今这种传承的文化也留住了企业最初的一批创业者,团队凝聚力更加牢固。此外,企业本身很难做长久也是个致命的要害,回头细数每家被收购的业内本土企业,一年半载之后大批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见怪不怪,本土企业在融入外资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因各种文化冲击和利益的冲突,最终只能一拍两散。


  如今,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国内制造业已深深感受到了人口红利消失的危机感,但是这种历练也让本土企业看清了自身的优劣势,制造业想要往高端发展,最大的竞争力不是低价劳工而是人才。本土变频器企业亦如此,究竟要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这是企业该放慢发展步伐来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