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刚开年,迎新的喜悦就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半个中国被雾霾天气铺天盖地的席卷,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甚至江南地区,各大主要城市都被雾霾笼罩。甚是极端的天气几乎开始演变成了一场天灾,不仅影响到居民正常的工作出行,更诱发了各种呼吸疾病,导致医院人满为患。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天气正是环境污染日积月累的后果。来自官方的调查表明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有一位在浙江从事精密检测仪器的朋友说道,他们总公司的老板每年从欧洲出差来中国,都会将自己的头发和中国员工的头发放入仪器中检测对比一下。八年来,老板头发的含铅量变化不大,而中国员工头发的含铅量每年都在增加。过去十年中,我们的工业化实现了飞速发展、城市化得到了迅猛推进、汽车早已驶入了千家万户……,居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却没有对等的提升,行之可效的环保措施更是乏善可陈。
如此严重的雾霾天气为中国工业的发展转型再次敲响了警钟,英国伦敦在工业化进程中也曾面临了这样的状况,并依靠完善的法律和严格的实施成功摆脱"雾都"的称号。虽然我们的政府也在出台各种政策来限制能源密集型产业,高污染和高排放企业的发展,但与伦敦政府花费巨大成本建立的法律相比,这些都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即便如此,对企业采取的各种限制发展又将会对未来一年的工业和经济增长带来更大压力。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要想实实在在恪守政府的各项限制政策并非容易。
追本朔源,治理雾霾天气的根本还是要合理利用和改变能源结构。众所周知,这些年来我国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模式,以用电为例,我国目前以火电发电为主,只要用电量上升,对煤炭的需求就会增加。从我国现有的能源优势来看,未来一定时期内对燃煤的依赖程度都不会减少。工业企业长久以来对用电量有着极大的需求,雾霾天气的出现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警示,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是刻不容缓。而从长久来看,要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将是必经之路。如何解决新能源所面临的发展技术和市场瓶颈,这将是我们同行未来任重道远的一项工作。
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美丽中国"最基本的体现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正视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关系,才能走出雾霾的笼罩,展现"美丽中国"。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