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转型升级,汽车经销商集团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4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4—2025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达32878家,同比缩减2.7%,网络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2018年以来,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快速攀升,以及年轻消费群体用车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打破了传统汽车市场的发展竞争格局。进入电动化时代,自主品牌以先发优势逐渐取代合资品牌,占据市场主要份额。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近七成,创有史以来新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2024年,我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虽整体收缩,但内部却是此消彼长,收缩集中体现在非新能源品牌上,新能源车品牌网络规模仍保持增长。具体来看,传统品牌4S店共25108家,占比76%;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共7770家,占比24%。
按品牌类别分,与2023年度相比,2024年自主品牌4S店网络规模继续扩张,总量达21144家,同比增长1.7%,自主品牌4S店数量占比达64%。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网络规模出现下滑,其中合资品牌总量为7744家,同比减少13.5%;豪华品牌为3990家,同比减少1.4%,合资和豪华品牌的4S店占比合计为36%。
《报告》显示,2024年汽车4S网络新增3518家,其中新能源车品牌约占57%。在新增4S网络里,自主品牌份额占比92%,既源于传统燃油车如奇瑞、长安等品牌的持续扩张,也有方程豹、鸿蒙智行等新能源品牌助力。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所占份额分别为3%和5%。
虽然自主品牌表现抢眼,但在退网服务调研中,自主品牌同样位居高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4S网络累计退网数量达4419家,其中自主品牌约占65%,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分别占比29%和6%。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这源于传统燃油车如思皓、东风风行以及新能源品牌正优化网络布局以应对市场变化,也与汽车经销商盈利下滑有一定关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汽车经销商盈利比例为39.3%、持平比例为19%、亏损比例为41.7%。
2024年,汽车4S网络市场占比也发生了变化。《报告》显示,在覆盖率方面,各级城市差异微弱,但豪华品牌在低线城市覆盖率不及自主/合资品牌;在网点密度上,高线城市远超低线城市。此外,上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合资品牌在低线城市4S网络覆盖上呈现缩减态势。
调查发现,2024年新能源独立渠道网络数量达21220家,增速达12.4%。在渠道业态方面,展厅/体验中心占比微降,4S店(含多种模式)占比有所上升。
《报告》显示,2024年,直营、授权与代理3种模式网点占比较2023年变动甚微。授权模式网点增长得益于比亚迪、iCAR等品牌的网络扩张,以及方程豹、腾势转授权模式后的大规模建网;代理模式则因小鹏、岚图等品牌扩张及小米汽车建网而增长;直营模式网点增长主要归功于特斯拉、蔚来等品牌的网络扩张。
郎学红表示,新能源独立网络正逐步向低线城市下沉。尽管新能源汽车渠道网络目前仍主要集中于高线级城市,但低线城市新能源网络的规模占比正稳步攀升,这与新能源车销量自高线级城市逐渐向下渗透的市场趋势相契合。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