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智能要素实现基础设施化 因地制宜赋能实体经济

智能要素实现基础设施化 因地制宜赋能实体经济

已有118次阅读2025-01-09标签:
 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选择至关重要,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最终的国际竞争格局。总体来说,我国应发展用得起、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消除我国信息贫困人口并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低门槛地赋能各行各业,让我国的优势产业保持竞争力,让相对落后的产业能够大幅缩小差距。

  拼算法模型还是拼新型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具有典型的长尾效应。我国80%的中小微企业需要的是低门槛、低价格的智能服务,因此,我国智能计算产业必须建立在新的数据空间基础设施之上,率先实现智能要素(数据、算力、算法)的全面基础设施化成为关键。这项工作可比肩20世纪初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互联网产业的历史作用。

  信息社会最核心的生产力是网络空间(Cyberspace)。网络空间的演进过程是从机器一元连接构成的计算空间,演进到人机信息二元连接构成的信息空间,再演进到人机物数据三元连接构成的数据空间。从数据空间看,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数据的“百炼成钢”,大模型就是对互联网全量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后的产物。在数字时代,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是信息流,是算力对数据进行粗加工后的结构抽象;在智能时代,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是智能流,是算力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与精炼后的模型化抽象。智能计算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用数值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算法,在算力池中加工海量数据后得到智能模型,再将该模型嵌入信息世界、物理世界的各个过程。我国政府已经前瞻性地提前布局了新型基础设施,在世界各国竞争中抢占了先机。

  首先,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信息资源。数据具有资源要素与价值加工两重属性。其中,数据的资源要素属性涵盖了生产、获取、传输、汇聚、流通、交易、权属、资产、安全等各个环节。我国应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国家数据枢纽与数据流通基础设施。

  其次,AI大模型就是数据空间的“算法基础设施”。以通用大模型为基座,构建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基础设施,支撑广大企业研发专用大模型,服务于机器人、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各个领域,覆盖长尾应用。

  最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在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化上发挥了先导作用。算力基础设施化的中国方案,应在大幅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的同时,为最广范围覆盖人群提供高通量、高品质的智能服务。

  算力基础设施的中国方案需要具备“两低一高”的特征。

  在供给侧,大幅降低算力器件、算力设备、网络连接、数据获取、算法模型调用、电力消耗、运营维护、开发部署的总成本,让广大中小企业都消费得起高品质的算力服务,能够积极开发算力网应用。

  在消费侧,大幅降低广大用户的算力使用门槛。面向大众的公共服务必须做到易获取、易使用,像水电一样即开即用。使用者能够像编写网页一样轻松定制算力服务、开发算力网应用。

  在服务效率侧,中国的算力服务要实现低熵高通量。其中,高通量是指在实现高并发服务的同时,满足端到端服务对响应时间的要求;低熵是指在高并发负载中出现资源无序竞争的情况下,系统通量不会急剧下降。简单来说,“算得多”对我国而言尤其重要。

  着重赋能虚拟经济还是发力实体经济?

  “AI+”的成效是人工智能价值的试金石。我国倾向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步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锂电池、高铁、5G等实体经济。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具有场景多、私有数据多的特点。应精选若干行业加大投入,形成可低门槛全行业推广的范式。例如,选择装备制造业作为延续优势的代表性行业,选择医药业作为快速缩短差距的代表性行业。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技术难点,是AI算法与物理机理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让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将用户数与产业规模扩大10倍,产生类似于蒸汽机对于纺织业、智能手机对于互联网业的变革效果。我国应走适合自己的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凝晖)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