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 电力装备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电力装备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已有4372次阅读2023-12-22标签: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中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指明方向,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挑战同时存在:我国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煤炭消费占比较高,仍超过50%,单位能源的CO2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30%,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单位GDP的能耗仍然较高,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发达国家的2~3倍,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郭振岩/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电力装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潜在机遇有四点。①能源生产清洁化扩大电力装备的发展空间。能源结构转换为低碳排放的新能源,能源原材料转换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转换为电能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电力装备水平;②工业再电气化催生电力装备新场景的应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终端用能再电气化程度不断提升,短流程炼钢、建筑光伏一体化、新能源交通运输等电气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工业电加热装备、户用光伏装备、港口岸电设备新型用电装备不断普及;③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加速电力装备技术融合创新。风光储煤水多能互补技术、CCUS、 IGBT、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氢能制备关键装备研发,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质子交换膜材料与新一代技术的融合;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电力装备国际化进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更先进、更高性价比的传统能源装备,带动技术、产品、标准、服务等走出去。我国将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电力装备和服务的出口国,服务“一带一路”。

  面临的挑战也是四个方面。①电力装备产品结构与能源生产方式转变不匹配。煤电机组、常规输变电设备等传统电力装备产能过剩。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大规模新型储能、柔性直流输电、直流配网设备等产能储备不足。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海上风电主轴承、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及碳纸等面临“卡脖子”风险;②电力装备服务能力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不匹配。钢铁、有色、化工等工业领域再电气化,建筑楼宇冷、热、水、电、气多种能源互补匹配;③基础共性技术储备与行业绿色转型要求不匹配。相关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缺位,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不完善,可追溯系统性碳排放评估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与高水平走出去要求不匹配。④缺乏具有较强品牌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缺乏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宗教文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充分了解,尚未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走出去服务支撑。

  “双碳”下电力装备行业需补强的技术及装备

  1)煤电技术及装备。发展IGCC、IGFC、CCUS技术,研究多能耦合,煤电调峰调频技术。

  2)水电技术及装备。宽负荷水电机组技术,超高水头冲击式机组技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开展海水抽水蓄能电站、潮汐发电站及兆瓦级潮流发电、兆瓦级波浪发电的技术研究。

  3)核电技术及装备。三代压水堆、四代堆、小型堆核电,核聚变,核电标准体系。

  4)气电技术及装备。F级、H级燃烧室,透平叶片,中型、重型燃机,氢气掺烧和纯氢燃气轮机。

  5)风电技术及装备。风电机组大型化,整机组装智能化,设计软件自主化,漂浮式海上风电设备研制及应用,构建电网型风电机组研制。

  6)太阳能发电技术及装备。电池片,晶硅组件,光伏逆变器,电能路由器。

  7)储能技术及装备。包括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热储能、氢能。

  8)输变电技术及装备。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技术,远海风电交流送出系统技术,海上风电技术,分频输电系统技术,继电保护技术,水电、核电送出,集中式新能源发电送出等。

  9)配电技术及装备。超级智慧配用电中心的建设与应用示范,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突破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展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碳交易等配用电新商业模式,加快新型配用电设备及系统的标准、认证体系研究。

  10)用电技术及装备。高效电机,电机系统高效匹配与设计,低碳与绿色制造,新能源与再电气化装备。

  11)能源与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能源综合利用“双碳”贡献度评估与验证,多种能源形态统一规划,多层级多时间尺度多能互补协同优化,工业再电气化,建筑电气化,交通电气化,能源综合系统一体化运维。

  12)电力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及装备。建立电力装备数字化智能化互联互通标准体系,推进电力装备数字传感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电力装备设计软件和系统软件的自主化。

  “双碳”下电力装备行业国际化分析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中国也已经具备了较强得国际竞争力。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我国电力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我国电工装备企业制造成本优势明显,电力装备出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内的产能压力。电力建设项目和电力供应需求趋缓的影响,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电设备产量增长的需要。 变压器、交流电动机、铅酸蓄电池等,产出能力大于国内市场需求。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今后产能压力问题将日渐凸显。

  海外重点区域市场中,亚洲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发展市场,欧洲史新能源技术装备创新核心区域,非洲电力普及率较低,煤电装机占比大。在中南美洲,风电是最受欢迎清洁能源。

  这些市场都有需求,但国际化途径的选择,是以设备供货为主,EPC总包+设备出口,还是产业并购+技术装备协同模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总体来说,电力装备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基础、强化供应链产业链。优势在于“一带一路”和RECP都是国家战略,金融资金助力战略实施;劣势在于品牌、标准、风险控制、国际化管理、环境治理;同时面临中美贸易争端、保护主义增加、投资环境不稳定等风险;总承包项目能力低,境外分支机构不成熟等难点。

  小结

  电力装备是能源电力降碳实施主体,应加大电力装备技术创新,提高电力工业清洁能源比例。电力装备具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基础实力,需要全产业链提供高效、可靠、高质量的技术保障。煤电短期内仍是保障电力安全的“压舱石”,在CCUS技术和BECCS技术的加持下,煤电同样有望实现低碳零碳排放。提高新能源比重难点在于输配电和配电端,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要求电力系统柔性可控,能够“无条件”接受新能源。节能增效和发展新能源是能源转型的根本路径,可再生能源满足绝大多数能源消费对总量的需求。提高终端再电气化水平是节能减排重要抓手,推行电能替代战略。
 
分享到:

[ 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