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在走访企业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谬论”:有些人说,目前伺服电机的生产几乎没有技术可言,因为目前市面上的电机相差无几,拆开来一看都大同小异,即使是没有技术的企业照虎画猫就也可以造出来。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伺服电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含量很高,同样的功率、体积,但不同的制造工艺生产出来的电机力矩往往差距很大,只是目前市面上的电机,都几乎是在低水平的竞争中,能转起来就行,给人感觉电机是个低附加值的产品。不同的观念,得出一个结论:电机的外观、材料、绕线方式等都可以模仿,但唯有制造工艺无法简单复制,这也是目前市面上的国内外电机性能差距的根源之一。
郎咸平曾经说过,企业必须做产业链整合和工艺流程的提升,虽然这是一个无比艰辛的过程。目前国内制造流程工艺落后,大多没有良好的系统工程工艺,企业家努力的方向是以利润为主导的。在今天的环境下,郎咸平认为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向走出困境,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今后真正转型必须是工艺的提升,产业的整合。他直言,德国的机械类产品靠着优越的品质控制着定价权,产业链整合美国做得好,工艺流程德国、日本做得好。进口被德国吃,出口被美国吃,中国是被两头吃,所以大家提起制造业,提起OEM,总想起“血汗工厂”,难道真的只有这一条出路么?本期的工程师博客《代工:非常6+1》一文中的观点深得笔者赞赏,是的,谁说代工就没有灿烂的未来?
企业真正要转型的是思维,只有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才能有真正的定价权,而提升产品品质,贯穿于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材料、设计、工艺、生产、质检,只有赢在制造,才能赢得未来。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