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2012年10月26日—世界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200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Theodor W. Hänsch教授接受霍尼韦尔邀请,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为期两天的演讲和交流活动,通过面对面互动,与交大学子分享科学的魅力以及他在追求精确实验测量的过程中作出的重大发现。
10月25日,Hänsch教授首先来到交大致远学院,与学生畅谈在光学领域从事研究以及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奖的经历和感受,下午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大师讲坛的特邀嘉宾,他向500余位学生做了题为《精密点燃激情》的演讲,阐述了实验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理论与实验之间看似微小的差别可能带来的概念上的重大突破。10月26日,Hänsch教授还为上海交大物理系研究生上了一堂《激光频率梳:从原子到宇宙》的课。
这是霍尼韦尔携手诺贝尔奖得主第三次走进上海交大校园,也标志着“霍尼韦尔卓越科学与工程计划”(Honeywell Initiativ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在中国的持续推进。该计划与中国、美国、瑞士、印度、捷克、墨西哥的12所顶尖高校合作,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校园系列讲座、专项创新奖学金以及由霍尼韦尔针对工程类学生打造的课程等活动,把教学和行业应用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与工业界顶尖技术专家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获奖者近距离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励和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上海交通大学是受邀参与该计划的两所中国高校之一。去年11月,“霍尼韦尔卓越科学与工程计划”正式走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世界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的杰出学者、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Claude Cohen-Tannoudji教授为师生带去了精彩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科学大师和行业领袖,激发学生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表示,“很高兴和霍尼韦尔合作,将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带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诺奖获得者,培养他们在科学领域追求卓越的兴趣。这一活动把著名科学家与对青年才俊的培养联系在一起,意义深远。”张文军强调,国际化战略是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此类合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中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盛伟立先生表示:“我们非常高兴携手诺贝尔获奖者再次走进交大校园,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与当代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霍尼韦尔卓越科学与工程计划’这一形式独特的全球项目,为像上海交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科学兴趣及探索精神上贡献我们的力量。中国已经成为霍尼韦尔全球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市场和研发生产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是霍尼韦尔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高校之一。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顶尖学府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拥有深厚的办学传统,学术氛围浓厚,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我相信,我们双方的强强合作必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国优秀人才的培养。”
作为植根中国的财富百强企业,霍尼韦尔在自身业务发展之余一直高度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中国的科学与数学教育,并与中国高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其中,霍尼韦尔不但与上海交大在自动化、环境保护、物理、化学等众多领域展开研发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参与人才培养计划,为优秀学子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从2009-2011年期间,共有126名上海交大学生参加了霍尼韦尔的实习计划。
Theodor W. Hänsch教授因其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与Roy J. Glauber和John L. Hall一起获得了2005诺贝尔物理学奖。Hänsch教授的最近成果即率先利用革命性的频率梳技术来测量超短脉冲光的频率。在中性冷原子的量子物理学领域,Hänsch和他的同事们用光实现了首个二维和三维原子晶格束缚。
Theodor W. Hänsch教授于1941年出生于德国海德堡,目前在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实验物理学,并在德国加尔兴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量子光学研究所担任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