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表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机床在加工精度、可靠性、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企业要把握市场需求机遇,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抢占中高端产品市场。
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沈阳机床集团推出了20台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智能化、客户化产品参展。这是国产数控机床在向中高端市场和重点领域迈进的积极尝试。
对此,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董事长龙兴元认为,我国机床业向中高端化市场进军的方向是可取的,但是一台或者数台数控机床能替代进口,填补中高端国内空白实现赶超还远远不够。因为往往当我国某一种中高端机床刚一研制成功,国外竞争对手马上便使出降价“杀手锏”,阻挡新产品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随后再推出同一产品的升级版和改进版。为此,龙兴元表示,我国机床业要想真正实现中高端数控机床的突破,研究创新路径、确立正向研发才是正道。
整体品牌亟须提升
我国机床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过去的若干年被高速增长的数字所掩盖。如今,在增速回归理性的过程中,行业深层次问题自然会浮出。几十年来,机床工具行业和企业从技术跟踪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集成创新,从自主创新到原始创新,我们经历了若干个创新阶段,陷入“落后——赶超——再落后——再赶超”的怪圈。事实上,其症结在于我们没有认真思考、真正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企业创新的源头在哪里、创新的路径是什么?
创新的源头就是需求的终端。从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来看,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相应的技术研发,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的持续开展,取决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整合能力,探求技术源头并去控制技术的演进。
而企业这种整合相关技术的意愿和能力,恰恰源于对下游用户工艺的精准理解。实时掌握用户需求及需求变化,基于为用户提供工艺解决方案的创新驱动,机床行业和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才具有深度掘进的内驱力。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惠仁表示,转型升级、品牌提升的重要标志是具备为高端细分市场服务的能力,该市场不但具有鲜明的需求特征,而且要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