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标准一降再降
始于2009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旨在促进我国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支持光伏发电技术的示范应用及关键技术产业化。财政部等先后下发了397号、752号、662号、380号、590号、699号、21号等文件对此项扶持政策进行了具体指导。但在此指导过程中,企业认为,“补贴条件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如2010年752号文件对已在同年397号和590号文件中审批的项目结算金额进行大幅度核减。再如2012年21号金太阳政策文件明确指出,2011年已获批项目的补贴将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动,由原来的9元/瓦调整至8元/瓦,将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进一步下调到7元/瓦。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及供需关系的影响,2011年光伏组件价格大幅跳水,下调补助标准在预料之中。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相对来讲,这些年对光伏发电领域内企业的补贴政策并不是多变的。从长期而言对企业的补贴将会一直持续,要保证这些企业在盈利的情况下,确保光伏产业的良性发展。”该研究员同时称,“因此要维持在他们现有盈利水平下,给光伏企业一个积极的补贴信号,至于在未来是否会有所提高,还不好说。”
企业积极性受挫
但是,补贴政策的“一降再降”,让本处于寒冬中的光伏企业,再次感到了凉意。有申报“金太阳”项目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就企业而言,此类补贴政策的变动将会造成降低企业积极性等一系列不利情况。具体而言,由于验收和结算金额出现差异,导致企业内部对该项目的收入无法确定,同时,企业对外的采购合同无法正常履约。而且,企业预计收入减少,则无法保证项目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相关企业人士指出,就国家培育新型产业的指导思想而言,项目利润的降低导致技术应用企业对光伏项目投资热情下降,同时致使光伏组件生产商产能过剩,无法消耗。
同时,政策有变动的可能,就无法对项目执行进行预估,企业不敢积极参与“金太阳”项目,从而使扶持政策无法落地。业内人士分析,政府的第一次补贴政策,刺激了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实际核算中,因政策的变动,导致实际补贴巨额缩减,这样一来,企业的前进动力和后续发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