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庇护下经过几年快速增长时期,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回收,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开始大幅度下调,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时候,经过长期的政府“输血”培育起来的光伏产业经不起市场的检验,遇上补贴回收之后,光伏企业就变得极为软弱,是典型的温室幼苗。但是有专家人士指出,光伏作为一类新兴能源产业不能一直依靠政府来“输血”,否则永远也成不了气候,优惠政策只不过短暂的扶持而已。
点 评:
脱困境政策带来多利好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动,尤其是海外市场剧烈萎缩的情况下,想要打开未充分启动的国内市场,政策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国内光伏产业和光伏市场仍然处于婴儿阶段,不可能采取火电的发展模式,因此更需要市场的接纳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后,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为光伏产业“雪中送炭”。虽然补助标准有所降低,但业界仍然很振奋。因为相对于去年光伏组件价格大幅跳水,下调补助标准完全在预料之中,而下降的幅度低于预期;同时,根据规划目标,今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15GW的目标,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装机容量有可能达到1吉瓦,保持同比50%的增长速度。据此,2012年的补贴总额较2011年将上涨32.5%,更多的企业、项目将受益。密集的优惠政策,推动我国光伏装机市场实现跨越性增长,特别是去年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我国去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2.5GW左右。
乐观的前提是审慎
对于光伏产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启动国内市场已成为决策者和业界的共识。随着一批扶持政策的出台,不少人开始欢呼,“光伏的春天已经来临”。冷静地思考一下,其实形势并没有如此乐观:春天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它的步伐也不轻松。
从行业层面上看,过去几年,在光伏产gesep全球节能环保网业暴利的驱使下,许多企业盲目扩张,一味地扩大产能,并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由此导致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巨大资源环境代价来打拼。在开拓国内市场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要改变这种局面,掌握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绝对不是一夜之间可能完成的,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时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