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数字报刊 > 2012-2-27期 > 第A2版:今日资讯
第A2版:今日资讯 PDF原版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自传媒电子报刊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作品,版权均属中自传媒电子报刊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 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自传媒电子报刊"。

本网未注明"来源:中自传媒电子报刊的作品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国家电网的“特高压”遭专家炮轰

近日有报道,2012年国家电网对“特高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信心百倍地宣布说2012年国家电网要拟投资3000亿元用于智能电网改造建设,但质疑的声音却时时传来。其中还有重量级的业内专家严正地反对其核心工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国家电网是否能顺利实施本年度的智能电网建设,还有待时日考验。
其实从“特高压”电网项目还在试验阶段的时候,就已经遭遇了业内强烈的反对声音。原来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国际大电网委员会会员蒙定中、包括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顾问丁功扬等业内专家就是反对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交流特高压技术不太成熟,上世纪经过九年运行的俄罗斯和做过大量试验的日本、美国、意大利等等其他国家都已经不再采用交流特高压技术了,但我们依然往上扑。另一方面,用交流特高压将区域电网联系起来,有导致全国大停电的危险,因为整个是联网的。目前国际发展趋势是电网同步运行的范围缩小,以促进电网安全,而交流全国联网意味着全国一个频率,此前媒体也报道过美国的大停电事故,就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专家们认为,特高压电网输电线路越长、电压越高,造价越高,而且超过一定距离后用交流特高压输电,损耗和阻力增大,长距离送电其实并不划算。尽管国家电网公司一再宣称这个技术难题已经获得了突破,已经拿到比较稳定高压输电的能力水分了,但专家们认为实际情况并不像国家电网说的那么乐观。
尽管“特高压”这个概念听起来很专业,但它和我们的生活却是息息相关的。一般两说电力是通过高压线路完成远程输送,再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等级供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使用。在电力领域,通常为了减少损耗,一般是用升高电压的办法来达到多送电的这样一个目的。具体来说就是22万伏为高压,35万伏到75万伏统称为超高压,在100万伏以上就是特高压了。根据此前国家电网的解释,我国能源资源地区整个有一种分配不均的这样一个状况,西部地区水力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能够生产出很多电力;但是东部用电量大,却没有这样优厚的自然条件。于是,电网就提出了在西部就地建设电厂,发出的电经过特高压线路,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到东部和中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此前的报道,“特高压”以前在实验期间就遭到各界的多方讨论,不少反对之声。在争议声中,试验工程辗转加上了一个“示范”工程,“示范”跟“实验”这两个字的含义还是有很大区别。这样一个“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9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当年8月19日开工建设。但是,工程的验收却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在2010年12月份,包括王仲鸿在内的23位电力行业的老专家集体联名上书,但是仍然没有阻止国家电网相关项目的建设。去年三四月间,这些专家的言论曾经在《新世纪周刊》等多家媒体集中见诸报端,之后不断有反对的声音持续着,一直到现在。
国家要建设一项大型工程一定少不了反对之声,不可能每个人都想法都是一致的,当然也少不了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专家的反对之声,工程将会处处碰壁,甚至多走许多冒险性的弯路,就拿当年修建三峡电站来说,当年也是有不少专家提出反对之声,之所以成功建成,很大功劳归功于这些持反对态度的专家,再看今天的特高压项目,也一样,我们社会欢迎他们提出更有见解性的反对意见。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