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内在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领域仍依赖进口。因此,对于一些精密机械零部件的开发将成为未来政府政策支持的重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益。
而作为最早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地区,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在工业机器人的产学研结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业研究院引进了广东省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制造国际团队,自主开发工业机器人系统,同时针对珠三角的产业转型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东莞工研院院长邵新宇表示,工业机器人产业不能盲目发展,一定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走细分化的道路。
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来看,除了汽车制造领域之外,电子制造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对企业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有促进,而且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制造一个机器人可能需要100个做系统集成的企业,能吸引上下游相关的零部件生产、应用软件等企业集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企业在朝这座“金矿”奔去。
机器人产品的开发,将是华中数控未来重要的扩展领域。去年,公司内部召开了多次机器人发展方向的战略研讨会,其深圳公司去年已经为注塑机上下料机械手实施批量配套。
实际上,国内近几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涌现一批市场熟悉的上市公司,比如机器人、三丰智能等。未来实现产品的进口替代,是这些企业迅猛发展的原动力。以某国际巨头将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系统集成规模做到200亿元计算,本土企业至少有数十倍的成长预期。
一位从事智能化装备的技术人士介绍,由于起步较晚,国内机器人研究亟须提升的技术包括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这些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作既包含硬件加工方面的技术提升,又包含软件方面的升级创新,这些缺陷也是未来市场的增长点。
从产业链上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客户构成。本体企业设计本体、编写软件、采购零部件,以组装的生产方式生产本体,通过代理商销售给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有的本体企业和代理商也会兼做系统集成商。本体是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本土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原材料成本构成中,减速机占据40%,伺服电机占据30%,控制器占据15%,其他占据15%。这些都属于机器人产业链中的上游机器人单元产品供应领域。
现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均价30多万元,即使未来均价降到25万元,那么中国制造业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元,再加上系统的话,对应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1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