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普通会员

深圳市研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伺服市场规模和品牌竞争状况分析
公司新闻
伺服市场规模和品牌竞争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1-08-25        浏览次数:103621        返回列表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转变,数字控制环已经无处不在,比如换相、电流、速度和位置控制;采用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高性能DSP 加FPGA、以及伺服专用模块。国际厂商伺服产品每5 年就会换代,新的功率器件或模块每2~2.5 年就会更新一次,新的软件算法则日新月异,总之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各个厂家都相继推出了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比如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PCC技术、基于现场总线的交流伺服运动控制技术、运动控制卡、DSP多轴运动控制器等。总结国内外伺服厂家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些最新市场走势。

市场状况
1.国内市场规模以及基本走势 

        国内交流伺服的市场规模2006 年约在20 亿人民币左右,市场规模近几年一直保持了大于25%的年复合增长率,在所有自动化产品中当属发展最快之列。而且随着世界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国产数控装备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快速向高性能、高附加值发展,国产交流伺服系统的性价比快速提高,交流伺服系统的市场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到2010 年,年平均增长率会在20%左右浮动。 中国伺服产品的用户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其中华东市场(上海、江浙和山东)占45%,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和以京津为主的华北各为15%左右。华中和东北大约是10%。华东市场是伺服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个趋势会持续下去。 当前国内用户的购买因素,占前三位的是稳定可靠性、价格和服务。这也说明目前国内交流伺服市场还处在较低级的阶段,对性能和功能的充分利用没有摆在重位置。从长远来看,伺服厂商的关键成功因素应该是产品的性价比、可靠性、技术含量、以及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2.国内市场品牌竞争状况 
        国内交流伺服市场当前品牌竞争情况和10 多年前的变频器市场非常类似。当时进口(主要是日本富士和三肯)产品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经过10 年的奋斗,国产变频器已经占据了中低端市场,在整个市场份额上与进口产品二分天下,并涌现了一批有实力、也有技术的厂商,其中利德华福在大功率变频器细分市场上取得绝对的领先优势。国内交流伺服运动控制厂商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相继研发出了一些适于特殊行业应用的专利和通用产品,并在市场预期中评价良好。从厂商来看,日本品牌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性能上又能符合中国小型机械OEM商的需求,因此在本次统计中,松下电器、三菱电机、安川电机和三洋已经占据整个交流伺服运动控制产品的近一半市场容量,处于市场的前列。此外,其他如富士、欧姆龙等在一些工业领域也表现突出,并带动了自身其他系列产品的发展。与其他进口产品相比,日本的交流伺服产品的优势在于价格、在于专业化和系统化。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交流伺服控制产品的品牌演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是日本品牌为主导。 欧美品牌如西门子、力士乐和伦茨在高端设备和生产线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具有高性能和高价格的特点,其中以西门子最为典型。其他欧美品牌还有AB、施奈德、丹那赫、柯比、GE、贝加莱等在其特定的领域保持了高速增长。 最近2、3 年来自台湾的伺服厂商在国内设厂,并加大了市场推广的力度,主要是台达和东元,其技术水平和价格水平都居于进口中端产品和国产品牌之间,在竞争中主要突出性价比优势,对国产品牌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市场占有率从几年前的微不足道提高到大约5%。中国国内的品牌主要有和利时电机、华中数控、广数、兰州电机等,最近出现了南京埃斯顿、上海鄂尔多斯、众为兴JaBao等厂家,粗略计算,宣称推出交流伺服产品的国产厂家不下20 个。

        展望未来,随着伺服价格的不断下降、交流伺服的市场接受度不断上升,中低端市场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本土厂商仍将有很大作为;同时台湾、日本厂商也将在整个市场的扩大中获益,欧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渐下降,但仍将保持很高的毛利水平。国产品牌不仅在产品的性能、质量与品种上都有所欠缺,在技术储备、生产能力和资本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更不是一两天可以弥补。国产品牌要想突围,除了需要耐心和持续投入之外,还需要在竞争策略方面走差异化路线。

        总之,中国品牌厂商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会,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