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勤保障必须及时、准确、足额,随时了解战斗部队的需求。
(2)后勤指挥机关能及时准确地通过战场数字化网络掌握物资储备情况,了解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的位置和人员伤亡情况,及时调整后勤力量部署,对后勤保障过程实施实时监控,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适时修改后勤保障方案,从而在各个层次上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性,确保后勤保障供、救、运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我军后勤指挥自动化网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一是根据全军指挥自动化网建设规划,各大单位后勤和分部分别建成了各自的节点,可以从网上实时收发各种指挥和保障文书;二是部分业务系统(如军需、物油、财务、营房等)分别建起了本业务系统网,可以定时传输和汇总业务数据;三是总后机关和军区联勤部、军兵种后勤机关正相继建设自己的局域网,在局域网上已有部分指挥管理、办公和业务系统在运行;四是后勤院校与科研单位相继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将科研情报、图书资料和国际互联网的有关信息上网发布。后勤指挥自动化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整体功能和网络规模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原有的网络除传输普通的数据之外,其他传输功能的实现受到限制;二是缺乏统一建设规划,网络及接入设备选型不够统一,各业务部门信息互通难以实现;三是建设基础参差不齐,管理和安全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建立高效后勤军事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对改进和完善我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提高我军部队后勤指挥效能和机动反应能力,对后勤各保障要素进行快速、准确、高效的管理和指挥,保证后勤指挥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以实现保障有力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概况
自有战争以来,军队作战指挥与通信活动经历了数千年漫长而简陋的手工作业时期。电报、电话的发明与应用,使军队拥有了较为现代化的指挥通信手段,但仍然没有摆脱手工业的局面。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开始在军事领域应用,这才步入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孕育发展时期,迄今只有50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内,指挥自动化的发展已经经历3个阶段:4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的初级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迅速发展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的成熟与完善阶段。而且它的发展方兴未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军队都竞相实现指挥自动化。指挥自动化系统发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是C3I系统,自其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都自始至终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和发展该系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在军事领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基础的新军事革命正在来临。在刚刚到来的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为适应这种战争需要,21世纪的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必将重重地打上信息化的标记。
二、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信息收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及地方数据管理模块和文电处理模块组成。主要对部队后勤物资、车辆、燃油料、营房、财务、供给、卫生保障等信息建库进行管理,建立了各业务相应的数据库查询模块、战勤资料档案及地方后勤数据信息库。本系统还可通过电话线、军网等实现远程数据的查询和交换。根据需要为后勤指挥员提供准确、可靠的战勤保障资料。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
图中:信息收集模块的功能是收集后勤军事信息。收集的信息一般包括敌我状况和环境(如气象、地理、电磁等)信息,利用与上级指挥网、战区指挥网的连接获取敌我情况通报、当前态势等信息。同时也收集本部门中各业务单位的物资消耗、物资储备信息。
信息处理模块将本级指挥机构接收到的信息分类进行处理,分门别类地以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语音等形式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各所属单位。同时也将本单位中的后勤保障能力进行分析、统计,根据事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保障建议和计划。
信息查询模块为用户提供各种查找后勤军事信息的方式,根据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为指挥员迅速、准确、及时地了解当前的敌我状况和环境,了解后勤物资消耗提供快捷的手段,以提高后勤保障指挥效能。
地方数据模块是为了在战时有效调动社会保障力量,将地方的后勤保障力量进行建库管理,以便在战时可随时根据需要将地方保障力量纳入军队的统一保障体系中,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地方的后勤保障数据包括医院、油库、粮库等,它们在库中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规模、数量、社会性质等。
三期网文电处理模块是新一代军用文电处理模块,其目标是为部队提供一套战训结合、平战兼顾、三军合成、互联互通、灵活方便、安全保密的信息交换平台,为后勤各级指挥机关和部队提供一个高效、保密、可靠的信息交换手段。该系统主要完成军用后勤文电快速生成及建库管理的功能,即:能够对后勤作战文书、后勤机关公文和普通报文进行方便快速地拟制;对后勤的各类文电分类建库进行管理,为文电的查询、发送与接收提供多种手段;根据需求,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模板格式进行文电的起草和编辑,方便地实现红头套打功能;系统可方便地进行打印页面、打印机选定、打印内容、打印范围设置;系统可以按照文电流程方便将文电提交给上一级领导部门审批,接受上级单位的文电,下发文电给所属单位传阅;系统将用户办理的各种文电根据文电的类型正确地登记入库,进行集中管理,方便进行查阅。
三、技术实现
后勤军事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实质上就是实现数据库与实现数据库接口的设计,它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源多、信息量大、共享面宽
数据库是后勤军事信息处理的中心,指挥员制定后勤保障方案的依据是后勤军事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广,数据的信息量大,涉及到敌、我、友邻部队,武器装备信息,气象地理信息,经济信息,兵要标志等。
2.系统安全、保密程度高
后勤军事信息的保存、管理和使用要求安全、可靠,因此数据库就具有严格的安全保密机制。数据库存取的安全保密,要求用户与应用系统之间设置访问机制,要求数据库有跟踪、审计和故障恢复功能。
3.系统实时性强
现代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瞬时万变性。要实时反映战场态势,数据库的设计和软件的编写的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实时性。
4.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好
后勤军事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对数据库的应用需要100%的可用性。
5.数据互通性好
由于各部门的数据库建设不同步,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就必须将这些地理上分散的数据库连接起来,集成为一个综合数据库。
6.平战结合
后勤军事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决不能只考虑战时需求,要把平时的工作作为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总体框架图如下图2。
系统的开发是在三期网上进行的,系统的运行也是依托三期网,这样较好地解决了系统的互通性,保证了信息的互通与安全。网络协议采用了目前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开放的TCP/IP协议,解决了后勤要素间的互连互通;后勤要素的存取利用了Oracle数据库,实现了各要素间的互操作;三期网的信息交换进行了加密处理,实现了全过程的信息安全保密;软件的开发是利用Visual Basic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人机界面友好。
基于系统对数据库的要求,系统采用了三期网所使用的Oracle7.3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系统是以数据为中心,建立在各种操作系统之上的。所有Oracle工具要访问数据必须采用SQL语言和PL/SQL技术,经由Oracle核心处理这些SQL语句。用户可以用Oracle提供的各种工具或者其他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编写应用程序。它既能满足系统自身的要求,又满足了和其他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互通。数据库建立了××表空间,每个表空间是按照后勤部各业务部门要求来设计的。每个表空间又由多个数据文件组成。存储空间结构的确定在Oracle系统中以PCTFREE、PCTUSED、INITRANS、MAXTRANS、(下转第43页)(上接第41页)TABLESPACE、STORAGE诸命令子句来实现。在确定这些命令子句中的各个参数时,可将应用系统所有关系表按其数据修改频率、数据扩充情况、数据初始存储量、数据并发修改情况等进行分类,确定数据几组参数值组合。
本系统数据库的开发基于ADO技术。ADO(AtiveX Data Object)最早被用于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中访问数据库的接口,与一般的数据库接口相比,ADO能够更好地用于网络环境,通过优化技术,它尽可能地降低网络流量;ADO的另一个特性是使用简单,不仅因为它是一个面向高级用户的数据库接口,更因为它使用了一组简化的接口用以处理各种数据源。这两个特性使得ADO成为最终的应用层数据接口标准。
后勤军事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对数据库的安全设置了3条防线和一个安全机制以保障数据库安全。3条安全防线是:操作系统安全防线、数据库用户识别安全防线和数据库访问权限安全防线。操作系统安全防线主要是设置用户口令以及设置应用系统的执行文件、参数文件、数据库文件访问权限。数据库用户识别安全防线主要是为用户设置合法的数据库帐户。设置数据库帐户的第一个内容是数据库口令。设置数据库帐户的第二个内容是设置用户的工作环境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用户缺省表空间、用户临时表空间、表空间限额、用户资源限制文件(profile)。另一方面,系统数据库通过审计来监视和记录用户对数据库施加的各种操作、审查可疑的活动,监视和收集数据库活动的数据,安全管理员通过检查审计记录进行安全控制。
四、结论
后勤军事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是适应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求,朝着具有更强的战斗力、生存力和保障力以及更机动、更智能化的目标开发的,它使得后勤指挥系统向外层空间扩展,形成一个立体配置,与全军指挥网连通的网络。相信本系统的应用,必将促进我军后勤保障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使后勤保障工作必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