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21世纪海军武器装备自动化发展趋势 ——访国防大学军事后装部李大光教授

已有36139次阅读  发布时间:2012-06-01
    李大光,军事学博士,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军事装备、军事战略、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发表各种学术文章300余篇,专著10余部,500余万字。
   随着光电技术、生物计算机等先进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l世纪海军武器装备将向灵巧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可能出现能在水下、水面、阻地、空军作战的多栖作战平台,海军武器装备和作战样式将产生质的变化。为此,有记者专访了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部李大光博士。

记者:李博士您好。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尤其是海上大国特别注重发展海上装备。请您谈谈未来海上作战平台发展趋势。

李教授:好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海上作战平台代表着海军主战装备的发展方向。从维护海洋利益的需要出发,未来海上作战平台将向多用途高性能的方向发展。根据未来作战样式和作战需求,各国海军在制定武器装备和关键技术发展规划时,主要发展在联合作战条件下的近海作战所需的各种武器装备,并注重通过数字链,将各种作战平台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总体效能。由于海上作战平台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执行任务并夺取作战胜利,因此必须有一个先进可靠的平台,具有良好的适航性、高度的机动、极大的隐蔽性、多用途的适应性等。

多用途驱护舰是水面战斗舰艇发展的重点。驱护舰是近海环境下经济有效的水面舰艇,受到世界海军的普遍重视。现代驱逐舰具有综合作战能力强、航速高、续航力大、适航性能好、生存能力强以及用途广等显著特点,护卫舰具有攻防能力较强、机动灵活、可完成多种作战任务、建造和使用费用低等特点,因此,驱逐舰作为各国海军特别是中小国家海军水面战斗舰艇的骨干力量,仍然是有经济实力国家海军重点发展的舰种之一。新一代驱护舰建造的、代驱护舰建造的主要方向是突出某一任务为主的多用途驱护舰,重视采用隐身技术和模块化设计。美国积极推进新一代DD(X)驱逐舰和“濒海作战”(LCS)的发展,DD(X)驱逐舰将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同时兼具多种能力。此外,还加紧对以防空为主的“阿利•伯克”驱逐舰升级改造,其装载的“宙斯盾”系统是美海军“海上盾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面舰艇的排水量将普遍有所增大,如美国的DD21和日本准备建造的驱逐舰排水量均在万吨以上,荷兰的LCF级和西班牙的F-100级护卫舰的排水量均在6000吨左右。2003712同服役的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第9艘“罗纳德•里根”号,满载排水量为l0吨。下一代过渡型航空母舰CVN-21的排水量仍为l0吨左右。排水量和武备系统的增加,使新一代驱护舰能同时担负多种任务,攻击能力火幅度提高,并将出现DD21这样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使命的新型驱逐舰。另外,综合全电力推进技术也将首先在驱护舰上得到应用。全电力推进技术将水面舰船从传统的推进方式转变为电力推进,并将推进用电和全舰其他用电进行统一管理和综合利用。采用该项技术的好处是更加有利于舰船总体优化设计与布置,不仅有利于提高舰船的可操纵性和生命力,大大降低舰船的辐射噪声等,而且可为强激光式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炮等需要巨大能源的新概念武器提供强大的电力。

作战平台隐身化和自动化。2l世纪,隐身技术将在舰艇的总体设计布置、涂敷材料、红外抑制、噪声抑制等方面取得进展。作战舰艇都要进行全面的隐身设计和制造,使各种探测设备更加难以发现,更加难以被各种武器瞄准和攻击。这样,一艘数千吨的战舰在敌方雷达屏幕上的回波仅相当于一条小小的渔船。潜艇将更加“安静”地淹没在广阔海洋的背景噪声之中,使声呐无法探测。因此,发展完全隐身的舰艇、具有局部隐身特性的舰艇和先进的隐身潜艇是未来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重点。目前,在现有的基础上,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制更加先进的隐身潜艇。如美国海军为提高潜艇的水下作战效能,在完善最新的SSN-688“海狼”级潜艇外研制了在隐身、下潜深度、航速、武器系统方面更加先进的新一代NSSN型攻击潜艇。俄罗斯海军正在研制新一代“谢维罗金斯克”号艇。可以预料,在21世纪,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耐波性、续航力和攻防力较强的隐身潜艇,将成为海军的主力军,它标志着海上隐身作战时代的到来。

另外,未来还将发展“灵巧”智能平台技术。“灵巧”与智能平台技术实质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舰艇平台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优先使用和管理,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减少舰员数量并降低使用维护费用。这是海军未来追求的目标之一并将在21世纪获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海上作战平台对争夺制海权固然重要,但现代海上作战离开了制空权也不可能赢得海上作战的胜利,因此,请您谈谈未来舰载机的发展。

李教授:好的。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海上作战平台和舰载机都是海上两个重要的主战装备。从联合作战的需要看,未来舰载机的综合作战效能将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海战中,核心的作战力量仍然是航空母舰,其舰载的作战飞机可完成反潜、反舰、支援地面作战的任务,并有效地进行空中保护、警戒、监视任务。因此,舰载机的发展继续受到世界各国海军的重视。

舰载机具有高机动性、超低空突防和电子战能力。舰载机的发展,主要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航速,增强其战斗力;提高机动性和超低空突防能力,增大作战半径和突击火力;普遍采用前视红外、激光、夜视等设备及下视、下射武器,提高全空域、全天候、全方位作战能力;发展电磁弹射、激光助降等短距起降技术,并全部实现隐身化。如俄罗斯的舰载机苏-27K最大飞行速度为M216,美国F-l4“雄猫”战斗机最大速度为M234。其采用的“融合技术”使飞机既可在高空以M2325的速度飞行,又可在中低空作亚音速或超音速飞行。其携带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低空减阻炸弹等多种兵器,可在全空域进行精确作战。到2010年,美国海军第四代战斗机JSF将形成初始作战能力。JSF战斗机具有高度隐身、机动性好、生存力强和成本低等特点,速度可达声速的15倍,装备有全天候的导弹发射装置,可使用各种类型的导弹。

各种舰载机还将装备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以提高作战中的电子对抗能力。如美国海军的F-l4战斗机装配的AWG-9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达l60公里,可同时跟踪24个目标。如果与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配合,能同时攻击80100公里远不同方向的6个威胁最大的目标。据资料介绍,美国海军还将进一步提高F-l4战斗机的各种性能,以便适应21世纪海战的需要。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上的电子设备,不仅可有效地实施电子战,而且还可以使飞机的起飞、出航、搜索空中目标、发射导弹和返航降落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此外,国外海军还在积极研制新型复合材料改变机身外形,以实现隐身和提高生存能力的目的。

记者:刚才您谈了海上作战平台的舰载机的情况,平台或者舰载机再好,如果没有先进的武器系统也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请您谈谈未来舰载武器的发展。

李教授:是的。舰载武器是赢得海上作战胜利的关键,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舰载武器系统。从赢得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来看,未来舰载武器将向精确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发展高精度、抗干扰、超视距打击能力的舰载武器系统。未来的各种水面舰艇和潜艇,将装备射程远、精度高、超高速、多弹头、抗干扰和垂直发射的多种类型的反舰、反潜和防空导弹。如俄罗斯的SS-N-23型导弹,射程8900公里,有6个分弹头,命中精度595米。许多国家的舰载导弹,还将进一步采用雷达、红外热成像、电视、激光等多种复合式制导方式和先进的掠海飞行技术,其抗干扰、突防和隐身能力将极大地提高,其单发命中概率将达到90%以上。各种导弹还将与自动化程度高的火炮、精确制导鱼雷、智能化水雷、灵巧炸弹结合,组成以舰艇为基地的空中、水面、水下多层次打击火网。新型的反舰导弹最远射程将达到500公里以上,飞行速度提高到23个马赫。远程防空导弹的射程将增至100公里以上,速度可达到5马赫。此外,到本世纪中期,各种激光舰载武器、激光反导系统、电磁炮等新概念武器将可能投入使用。

为对付“饱和”攻击而发展起来的垂直发射技术日趋成熟。随着战略重点从远洋转向近海,加上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扩散,在未来战争中海军舰艇将可能面临来自空中的饱和攻击,需要更强的区域防空和防御反舰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的能力。因此,用于防空的垂直发射技术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海军重视。先进的垂直发射装置除能发射舰空导弹外,也可发射对地攻击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成为通用化的武器发射装置。该装置有发射速率高、可全向发射、单位空间载弹量大、能根据作战任务灵活装载武器、弹药在舰上维护保养简单、能快速投入作战等多项优点。其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发射速率和结构的紧凑、轻型和小型化,以及更好的适用性和作战灵活性。21世纪,这项技术将在作战舰艇上得到广泛应用。

21世纪,世界海军武器装备将突出发展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和反导作战的高性能防御武器,同时将重点发展用于近海浅水环境作战的反潜武器,海基战略核武器在世界核大国战略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导弹而言,从发展态势上看,一是导弹的有效射程将继续增大,巡航导弹的射程将会增加一倍以上;二是导弹的速度将普遍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数倍音速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将投入使用,从而极大地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三是导弹将更加智能化,制导精度更高;四是隐身性更强,甚至难以被发现和拦截。就鱼雷而言,一是射程将进一步增加;二是航速将极大提高,是传统鱼雷的数倍;三是更加“安静”,实现“无声”的攻击;四是鱼雷与水雷将进一步密切结合,水雷既可成为鱼雷运载舰的战斗部,也可成为鱼雷的发射平台;五是鱼雷制导将更加智能化,具有对目标的分辨能力和选择要害部位进行打击的能力。

记者:电子信息系统被称为武器装备的神经系统,海上武器装备也不例外,那么请您谈谈海军装备中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李教授:这话一点也不假。电子信息系统是武器装备系统中的神经系统,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具有倍增器的作用。未来海军武器装备系统中的电子信息系统将向综合一体化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海军已将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及其基础设施作为实现海军战斗力的倍增器。信息优势是信息化战争和数字化战场条件下的作战基础,是夺取全面军事优势的根本保障。各国海军已确立了信息制胜的观念,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和部署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内容骨干网络,力图在21世纪初实现海上战场数字化。如美国海军计划耗资69亿美元,建设新的海军——海军陆战队局域网,并将用“21世纪信息技术”对第七、第六和第五舰队进行改造,新研制的作战舰艇如DD21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等都将采用该技术。与此同时,阻碍信息获取的各种“信息进攻手段”,如计算机病毒等也将在21世纪初成为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手段。

电子战系统将趋向综合化和一体化。通过运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复合技术等高新技术,使电子战系统具备多功能、宽频段、大功率、小型化、高能机动性和高抗毁性。构成电子侦察设备、自卫电子战装备、支援电子战装备和电子摧毁武器相配套的系统,具有自卫和监视功能,并可直接破坏与摧毁各种电子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快速反应能力和“软”、“硬”毁伤能力。海军未来电子战系统的发展走向主要包括:一是发展大功率、全频谱电子干扰装备,以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干扰网;二是研制多波束和相控阵电子战系统;三是发展计算机控制的“自适应”电子战系统,如美国的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四是发展适用于多种平台的通用电子战系统,如舰艇快速反应系统、红外或激光干扰设备及电子战诱饵系统等。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逐步改变海军的作战方式,海军装备的发展会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各种武器装备的综合集成,最终实现从“平台为中心”向“网络为中心的转变”。

记者: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军用无人平台得到迅猛发展,其中海上无人作战平台的发展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请您谈谈未来海上无人作战平台的发展趋势。

李教授:是的。当今海上无人作战平台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特别是一些海上大国,积极发展多种海上无人作战平台。由于智能化的无人作战平台,如水下无人作战平台、舰载无人机等,通过搭载不同的任务模块,执行各种任务,具有智能化程度高、适应性强、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特点,可独自或协同在高威胁海区执行任务,减少载人平台和人员的危险性,对于提高海军作战能力具有倍增器的作用。因此,海军无人平台的发展备受世界各国海军的青睐。

舰载无人机成为发展的重点。舰载无人机的成本低、体积小、用途广泛、效费比高,又可避免人员伤亡,因而引起越来越多国家海军的极大兴趣。欧、美和以色列等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尤为突出。如美海军认为,无人机在其“21世纪海上力量”战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及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关键。近年来,美海军无人机计划均有较大进展。20032月,美海军启动“全球鹰”无人机验证计划。8月,美海军又对“火力侦察兵”无人机进行海上试验,并考虑搭载“海尔法”导弹。另外,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将美海军和空军的无人作战飞机项目合而为一,提出联合研制X-45C无人机。除美国外,德国也提出研制新型垂直起降无人机,并要求在5级海况的条件下,在护卫舰队的甲板上着舰,传感器包括作用距离40海里的海上雷达、前视红外系统、视频摄像机及视距和超视距数据链等。从发展趋势看,无人机将在侦察监视和电子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出现无人作战飞机,如美国海军的MRE无人机除了执行监视任务外,还可执行打击和压制敌防空任务。

   无人潜航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海军的重视。基于海战的需要,世界海军强国对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航行器的需求越来越多。美国海军更是将其看作足“21世纪海上力量”转型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部队网”的重要节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首次使用了“远程环境监视系统”无人潜航器,用于探测伊军在乌姆盖斯尔港水域布设的水雷和其他障碍物。这种无人潜航器为双人便携式。英国皇家海军计划采购商业现用的自主无人潜航器,用来执行极浅水域反水雷、水道测量和环境监测等任务。英国期望2005年下半年能部署该型无人潜航器。另外,美海军还于2003年首次把“斯巴达”无人水面艇部署在“葛底斯堡”号巡洋舰上,并由巡洋舰进行控制。这种无人水面航行器综合了远程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能增加“网络中心战”环境下的传感器覆盖范围,并快速建立战场空间优势。

[ 数字周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

更多>>关注我们

中自数字移动传媒新浪微博
中自数字移动传媒腾讯微博
中自数字移动传媒SNS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