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数字移动传媒

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分析

我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发展出路浅谈

已有36211次阅读  发布时间:2012-05-11
     工业自动化的内容在近10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发生了许多变化。从纵深上讲,可以涵盖从最底层的自动化感应部件、各种检测传感器、变送器、各种间接测量设备、各种执行机构等到自动回路调节器、自动控制单元、各种大中小型装置控制系统到综合优化调度与协调系统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从应用的行业性质上分,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成以流程过程控制为主的过程控制系统和以运动和传动控制为主运动控制系统。

我国DCS的基本现状

我国国产DCS的攻关工作起步较早,基础的引进和吸收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技术攻关工作。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著名的DCS厂家基本上在中国都成立了合资公司或分支机构,开始了大规模的市场瓜分工作并在90年代初基本完成。

当时,我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合作的DCS基本全部进口。可喜的是,从90年代初我国开始形成了几家以自主研制为主的DCS专业化公司,如北京的和利时公司和航天测控公司,杭州的浙大中控公司和威盛公司以及上海的新华公司等。这些公司以顽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先进的企业运行机制奋力拼搏,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不断地拓展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为我国自动化推广事业作出了贡献。

今天,其中的3个公司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分别进入了过程自动化的主要领域,在许多大型控制系统中其产品取代了进口。例如,上海新华公司和北京和利公司的产品在大型火电机组控制系统方面基本取代了进口系统,在推广很多套20万千瓦火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正在努力进入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火电机组控制系统。和利时公司还推出了大型核电站控制系统并成功地应用到巴基斯坦30万千瓦核电站和秦山60万千瓦核电站的控制系统。浙大中控与和利时公司还在石油化工、建材和制药等行业推广了很多系统。这些公司基本建立了研发、制造、市场和服务体系,建立了有效的团队。例如,和利时公司目前有员工400多名,其中研发与产品开发人员近200名,每年可以推出3~5项大型新型产品。公司在市场上已经初步建立起信誉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和利时公司在2001年上半年签定了200多项工程,实现合同额2亿元,全部系统为自主产品。

在技术上,国产系统起步虽然较低,但是进步很快,特别是和利时公司和激励中控公司,分别依托科研单位和高校人才优势,不断进行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相继推出了几代控制系统。以和利时公司为例,他们在1992年推出HS-DCS-1000分布式控制系统;1995年底推出HS2000控制系统,解决了带电拨插板卡、智能I/O卡件、自动诊断、冗余CPU、冗余I/O模件、冗余网络和CANbus技术,软件上首次采用了全图形组态界面和IEC1131-3国际控制语言标准;在1999年推出了大型综合系统HS2000CAS系统应用于秦山60万千瓦核电站的控制系统;2000年推出了MACS大型DCSFOCS小型系列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MACS系统和FOCS系统大大增强了组态软件的功能,突出了实用性和开放性。和利时公司在体系结构上创新地采用了分布式服务器结构和现场总线结构,在硬件上采用了现场总线连接的智能化模块结构,可以实现分散安装,既保证了安装和维护的方便性又可以节省大量的信号电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3家公司不仅注重技术和产品的进步,还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现场服务水平。例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施能力和服务水平,和利时公司从设计院、调试所以及应用单位聘请了许多资深的应用设计专家和现场调试专家。和利时公司的目标是力争达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方案的服务能力。

我国有成百上午的中小型自动化公司从事着系统集成、代理应用和应用开发工作,其中一些企业拥有独特的应用开发技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内的DCS市场会形成国产系统与进口系统并驾齐驱,不分上下的格局。

 

我国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现状

我国虽然在运动控制方面的市场比过程控制的市场要大很多,参与的单位也多得多,但是,基本产品几乎全部由国外的著名品牌产品垄断,我们的工作仅主要集中在应用开发和服务方面。我国国产DCS的实践可能会对今后运动控制系统的国产化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和技术基础。

虽然我国在自动化系统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国际自动化行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企业规模太小,有信誉的品牌产品还未形成;

2)自动化企业多数急功近利,没有投入,人员不稳,不能形成积累;

3)多数自动化企业没有明显的核心技术能力,缺乏后劲;

4)国产系统就总体水平与国际著名品牌系统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应用平台和开放性方面等;

5)由于市场不规范,自动化企业营销能力差,企业间的竞争基本无序,有时陷入恶性竞争;

6)国内自动化系统企业综合业务能力差,系统产品系列不全等。

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面临的机遇

应当说我国自动化产业正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传统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升级为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无限商机

我国“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升级,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业体系结构的合理化,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来提升传统生产过程并改进其生产工艺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途径。

目前,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应用与维护的方便性,工显企业采用各种适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来控制新建的工业生产装置和改造已有的装置已经成为潮流。特别是国产DCS的成熟,更为大规模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提供了成本可行性。估计在整个“十五”期间,自动化产品和系统市场会高速发展,正如我国家电行业国产品牌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家电的普及率一样。

自动化企业转变观念、稳住心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自主的自动化企业还远没有形成像家电类产品和企业的品牌优势,总体说来都比较幼小。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和国际国内形势,切忌夜郎自大、好高骛远;同时放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认真做好SWOT(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制定自我发展的比较清晰的战略;系统地考虑自身在人才、市场、技术和资本等方面是否均衡,以及在体制和机制方面是否完整。将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联盟的竞争,所以如果自己难以发展壮大起来,就要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或资产重组或某种方式进行联盟,来提高自己或联盟在市场中的地位。

大家可以看一下,当年我国的家电企业遍地开花,而当今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大多没对自己研制的品花大力量去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付诸实用,以确保自己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今后用户将不再照顾国产系统的粗糙,将不再保护落后,我们只有像家电业的海尔那样,提高产品的工艺制造水平,才有出路。

做好市场细分和定位,突出专业化

国内的多数自动化企业没有营销行为,只有不规范的市场销售行为,大部分企业跟着感觉走,低水平盲从,其实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竞争。孙子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自动化用户购买的目的不是DCS或其他什么产品,而是自己的需要(系统的使用价值)。工业生产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对自动化控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必须细分市场需求,突出应用的专业化,如果我们能够吃透某类过程的控制,即便我们系统在总体上不如国外著名品牌系统,但在具体的应用上比他们高出一筹,也会达到很好的发展效果。将来的自动化公司除极个别的产品研发和制造企业以外,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变成拥有自主独特应用技术的系统应用公司。

走开放式技术路线,遵循国际潮流

对于致力于产品或系统开发的企业,一定要注意应用尽可能专业化,但系统平台要保证开放化和标准化。将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任何企业自己全面开发所有技术将变为不可能或低效率。一般企业采用的新产品开发方式将是联合开发或集成开发,即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别人的技术进行有机集成达到整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目的。实现联合开发或集成开发的途径就是走开放化和标准化的道路。此外,当今技术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而且不平衡,开放化的系统可以保证系统的一部分先达到先进,然后再改进其他部分。

开发实用技术,提高服务水平

将来,技术和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自动化通用的平台性能和价格趋于平衡,制造性企业依靠批量来获取利润。就像今天的体育电产品与通用计算机或网络产品一样,不远的将来自动控制产品(包括各种回路调节单元、PLCDCS平台或通用的组态软件平台等)的价格将会大大降低,而大量的利润空间将出应用系统和工程服务企业要向应用型和方案型企业转化。任何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应用行业都达到精通,所以只有专业化的企业才可实现超越竞争。

发展与用户的战略联盟,提供永久服务

    自动化行业的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传统工业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实施过程是阶段性的。一旦一套系统投运,在相当长时间内(设备的生命周期内)不会更换产品。因此,传统产业目前所保留的自动化和仪表技术人员,技术上难以做到不断的技术更新。此外,先进的自动化产品或系统的智能化和微型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借助先进专用仪器设备不可能对这些产品或系统进行维修。将来的现实是,传统工业企业中的自动化技术人员平时无事可干,而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又难以胜任维护工作。所以,一个专业化的自动化服务公司应当与传统的工业企业建立持久的服务关系,用户不再保留维护人员、不用储存备品备件,平时由服务公司进行定期和预测式的保养和维护,一旦发生任何故障,服务公司的技术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服务,将来的远程诊断和专家诊断系统也会使技术服务标准化和程序化。

[ 数字周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移动互联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03亿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更加快速发展的一年,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手机应用下载次数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的趋势下,中自传媒已经开始进行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探索,伴随着产业链和产业格局的变化提供创新的服务

更多>>推荐视频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 秘书长 肖向锋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本次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上,我们将全面剖析在新...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

中国高压变频器产业发展之路走过十三年 李玉琢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企业家角度 谈行业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电子 李崇坚

现代能源变换的核心技术——电力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李崇坚,电力电子是先进能源...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力变频器产业发展

打造专业电力电子元器件品牌 助

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有限公司领导嘉宾致辞 7月...

更多>>关注我们

中自数字移动传媒新浪微博
中自数字移动传媒腾讯微博
中自数字移动传媒SNS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