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于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
葛原:现在长远看前景不错,但还有点时间,概念炒作期刚刚过去,现在基本上属于大家刚开始埋头苦干,整个市场的发展它有一个过程,好的事情来讲,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的来看,大家已经进来做事情了,很快,我觉得在技术上会获得突破,包括实验、项目运营都会有一些好的东西出来,好的消息出来,比过去一段时间要好一些。
不好的地方实际上还是我们这个车的力量比较弱,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过去的车企就没有完全建立起研发队伍和研发能力,可能大家也不需要,但是现在大家突然说到国产车的时候觉得不太成功,主要是历史的积累不太行,突然一下也建不起来。
但是没有关系及我觉得即便是弯道炒不了车我们也不会落太远,现在看起来我们又回到仿制的,跟进的状态了,这方面中国企业实力还是比较强的,速度非常快。
问:大企业?
葛原:是的,他本来就有一套人马,他学习跟进仿制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突然让他自己搞一套东西,原来他没有历史积累,他想搞但搞得不太好看来,现在拐过来,用以前比较熟的经验方法来做的话,速度还是可以的,我估计有个两三年又进入到布局和产业化阶段,这个行业又开始大发展了,有这么个情况。电池本身其实问题倒不是特别大,可能有些理解上的问题,电池从性能本身来讲,尤其是能量密度,倍率这些还不是特别理想,举个直观的例子,它充一次电跑不了很远,跑不了像吉普车那种400、500公里,跑100、200公里是比较容易的。实际上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替代掉一部分摩托车,不可能想着把所有全换掉,这不太现实。
可能一部分车是可以的,为什么连这一部分都没有替代掉,中国一年卖一千多万辆车,电动车有多少,恐怕是千分之几,连百分之几都没有,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讲是可以,原因是车太贵,我们从投资角度来看,实际上最终你说什么行业,它能不能发展起来还要看整个产业链赚不赚钱,生产的人赚不赚钱,投资的人赚不赚钱,运营的人赚不赚钱,现在可能大家都不太赚钱。这个原因,车厂说是鸡和蛋,蛋和蛋的问题,你市场不够规模,所以我车价降不下来,车太贵的话,这个运营不赚钱它无法推广,补贴的话,实际上我们自己算的一下还是不够,大车
但是实际上电池已经过了这个政策心理平衡点了,我们即便没有补贴,电池跑20万公里,其实跑15万公里,按照目前的油价和中国的电价、油价的差值,它就能把电池钱给省出来了,15万公里对大巴来讲就是三四年的样子,一天如果跑
总的来说,这个技术的进步需要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说今天一说明儿就好了,政府也着急,确实撒钱喊着逼着企业往前做,做不动,就要我刚才说的问题,不是政府力度不大,政府力度大,原因、动机其实也很简单,中国今年进口56%的石油,中国的石油60%全进到交通了,进到车用了,现在已经是第一大的全球汽车市场,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北京这空气都受不了了。
实际上车辆确实是,能源安全是个问题,对国家来说,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个污染的问题,尤其大城市,北京、上海车太厉害了,没法弄。有人说电动车并不会减排,为这个事儿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些人专门做个测算,我们下面投了一个CDM公司,做碳减排测算的,组织人专门弄了一次,发现它减很多的碳。即便在中国80%的火电环境下,当然南方电网、北方电网各个省的电网不一样,仍然二氧化碳减排很多的,更不用说悬浮颗粒物的,减太多了。不管怎么说,政府的动力很足,其实都看好这个前景,问题是要等着它的技术磨合期,它才能够真正地往前走。
电池技术这两年也在做一些新的材料,我认为三五年会有一些突破,可能不会太快,那个突破是指能源密度有可能像机动车的水平,装
中国在铁铝做得比较好,比较靠前的其实,至少不比国外落后什么,就是在制造工艺上差一点儿,这个我觉得不是问题,其实中国传统电池已经做到一流水平了,过去的专利问题我觉得都不是问题,以前一个小厂天天被日本、韩国追着打,说专利问题,现在不也是世界老大了吗?一样,中国的动力市场也会走这条路,也会起来,只要市场在那儿,中国的壁垒其实很强,外企根本进不来,我觉得是进不来,因为他成本太高,而且对也不适应。加上一补贴,不要说外国的企业,就不是本省的我就不给你补,就这么个情况。当然我说的这个是坏事情,就是中央政府给一个补贴,地方政府也很积极,只是千辆二十五城,这些城市给了很多地方的政策,配套什么还要给充电桩等等,但非常大的缺点是产生了一个区域壁垒,就是以省市为单位的区域壁垒。
造成这个局面是个什么结果呢?选产品,选企业,选供应商的时候择地不择优,只要你不是我本地的企业我就不给你补,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就造成好的东西不能在全国推广,只能在一个地方试一试,而且互相打架,谁也不听谁的,互相说,也比不出来,就这么一个局面。投资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东西非常糟糕,它破坏了中国整体市场,这么好的大市场愣按城市给它切开了,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儿,但没办法。投资来看,我们行业本身非常看好,当然时间要等,所以说不太适合投中后期的基金,因此,最近冒出来的大批人民币基金,这么多人民币基金反而使不上劲,因为这些基金相对规模比较小,倾向于中后期,投资周期比较短,存续期只有五年左右,它投资两三年要见回报的,一般都是挤破头去打创业板的上市前期,而新能源这个方向尤其这个领域全都是早期项目,大部分都是这种早期的项目,有很多的技术不确定性。
这些基金通常不愿意花精力,也没有这个团队力量去研究这些技术细节,也没有耐心等它有回报。所以这些基金反而挣不到钱,不好用上,只能是反而早期点的基金,大一点儿,能有点耐心去等的,或者有人去琢磨这些技术细节的公司才愿意去下手,所以大家虽然喊的这么狠,但投资的动静并不多,就整个PE在这个领域,VC在这个领域投资并不特别多,从过去这段时间来看,而且今年可能还要呈现点下降的趋势,因为去年概念比较好,有些还是冲进去了,今年可能稍微冷静一点,投资在这个领域有可能会放缓一点,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消息。但这就是现状。
问:目前电动车哪家技术是比较有优势的?
葛原:现在你说你好,别人不说你好,比如你说你的电机好,但你只外在一个地方,比如说青岛,上海有另外一个厂家,他说他的好,没有可比性,因为它的技术都是保密的,技术数据都是封锁的,互相之间不是通过比较长的时间无法有清楚的概念。政府也很下功夫,派了很多专家组成团队一个个去看,去调查,我觉得还是很下功夫,很努力的,很想把这个事儿给它往好的方向快速推动一下,但发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过去包括圈政府的钱,研发费用等等情况都有,企业的动机不纯,很多力量使得也不一样,很多人说我弄点钱算了,真干可能砸几个亿进去都不带响,补贴两千万的队伍一下算,有些真的下功夫的可能未必能得到真正的支持,这就有点那什么。
但是我觉得到今年的话就会有些东西出来,就实验比较多了,实验多了大家自然就能看到了,跑得多了,觉得这个东西确实不错,整体来看效果可以的,弄一两辆看不出来,跑几十辆,上百辆,跑一段时间就会觉得知道你这个技术确实比以前进步了,能真正让政府重点给支持了。现在不是不想给支持,看不清楚形势,还不知道谁在真的下功夫。都是这样。
问:政府也在大力地推动,但是还是有一些原因造成了政府的力量可能不足,您觉得这个症结在哪里?
葛原:政府的习惯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它补得起的时候会补,补不起的时候会喊,现在还是喊的阶段,政府喊的多,给钱并不特别痛快,因为他有时候摸不清楚情况,怕你圈他钱,也确实有这种情况,他也是在看,看你真下功夫我才真的给你补贴,但这里面就有滞后、矛盾之类的,总的落说他需要时间。
电动汽车现在贵得离谱,中央政府补50万/辆车,人家一辆车才卖40万,你一辆车补50万,地方政府又补50万,补了几倍?三倍,这样还不够。而且不够还不说,跑几天又坏,这事儿那事儿,就这种情况下还是非常支持的,还是继续支持。到什么时候能真正上起来呢?刚才我算了一个帐,15万公里,一定是能够稳定地跑20万公里。现在我觉得电池已经接近,但车呢,要降到比传统车按道理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你没有发动机了,装了一个电机,能贵到哪儿去,它就是没有规模,就是没有量,没有量这个车就是没有生产线,没有规模效应。尤其是一些小车需要重新设计,中国没有这个力量,做不出来,大巴的还好一点,这样的话,当然下得非常快,我最近看到价钱降得非常快,如果政府再推动得再快一点,力度再大一点,给一点大单,就下来了。
但问题在哪儿呢?电池大家还没分出好坏,没有公认谁的电池比较稳定,比较好,没有出来,需要一点时间,我估计现在真正把这些技术数据说一说,以前都是喊口号,弯道超车什么的,今年不说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好事情就是大家开始研发核心的东西了,真正给它跑一跑试试,到底好不好,谁好谁不好,好了之后我们怎么弄。再过两年这些仿制的东西哗哗地上来,成本也到了可控的水平,补贴可以再往下所一缩,当地方政府不用再不提的时候,统一市场一形成就非常非常快了。但我觉得还需要点时间。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