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维保的利好
“奥的斯事件”带来了全国各地对电梯运维的密集监督检查。“奥的斯事件,对于公司的销量虽然没有利好,但对维保是个大利好。”某国际知名电梯企业中国区负责人称,该公司最近的维保单子比以前好谈多了,特别是主动找上门来的物业多了。“奥的斯事件”之后,部分城市的质监局对电梯的维修要求骤然收紧:维保单位检查每15天/次,使用单位每天检查一次。这样的电梯保养密度,比日本还严格许多。
此前,对于很多物业负责人来说,和电梯维保公司续签合同时,选择范围非常宽泛,他们通常会接到10多个维保公司要求合作的电话。各公司报价大不相同。如果由生产厂家负责维保,每年的维保费用在7000元左右,而其他一些维保公司会相互压价,有的公司3000元就能接单。靠超低价抢单的小维保公司,报价不足以支撑其人员费用时,多数采取减少维保次数或省略维保环节的办法,维保公司由此变成机修公司,出故障时接到电话通知才会到现场查看一下。
质监部门推荐1人维护30台电梯,但是不少维保公司的单人维护台数都会超过30。由于目前国内电梯维保人员比较缺乏,平均一个电梯维保人员普遍需要维护50部以上的电梯。
本报记者获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期正在研讨建立电梯制造、安装、维保质量安全由制造厂家负主体责任制度的可行性。正在制订中的监察新规势必将会提高准入门槛,在市场准入环节淘汰一批力量薄弱的维保企业。
国内民营电梯企业,尽管在产能上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但售后服务、企业管理、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仍差距较大。行业公认的观点是:电梯就是一个服务业。产能扩张很容易,但真正考验企业的却是售后服务。制造只做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作,大量的工作都要靠售后服务。“奥的斯事件”给国内民营电梯企业带来的,除了警示之外还有竞争观念的变化。如正排队等待上市的博林特电梯,加快建设维保站成为该企业人力、资金投入的新重点。该公司规定,当一个社区运行其电梯达到30台,公司需有人员在该社区24小时待命。
竞争:从“攒”到“做”
目前的国内市场上,日本、美国、欧洲的电梯品牌共十多家,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75%,而国产品牌多达400家,却仅占据25%。这其中,康力电梯(002367,股吧)、博林特和江南嘉捷2011年的新接订单量都已经超过了1万部。
激烈竞争带来的是价格战和售后服务的缩水。据李守林介绍,现在国内电梯价格比10年前至少下降了30%以上。原因除了电梯配件价格下降、主机的材料成本下降外,制造厂家大幅增加,导致产能过剩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目前国内市场仍是外资天下,但格局正在改变。国内电梯企业排队上市,寄望融得资金后用来加大研发投入,缩小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研发差距,同时扩大销售网点和产能。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在发展方向上也将出现不同选择。
在国内较知名的电梯企业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行业称之为“做电梯的”和“攒电梯的”。
前者从研发、生产、销售,到维保,全部都自己做,国际知名品牌基本都采取这种模式,国内品牌中,博林特电梯也采取这种模式。后者的研发自己做一部分或不做,生产大部分采取外包形式,与代理商合作销售,自己只对代理商进行管理。国内品牌中,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模式。
共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